宝牛E配
今年 1 月 1 日元旦这天,常爸发了一篇文章《三亿人认定的"小流氓",怎么没长成坏小孩?》,好多朋友都说写得很暖心,文中我说"很多人喜欢蜡笔小新,是因为怀念童年时那种随时随地都能感知到幸福的能力。",其实不仅仅是小新,他的爸爸和妈妈,虽然没什么钱也没多高的社会地位,但总能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巨大的满足。
受到小新全家的启发,文末我提到积极心理学中一个练习方法,叫"三件好事",也就是每天晚上花一点时间来回顾当天发生的三件好事。这些被记录的好事可以是非常小的事情,比如看到了很美的月亮,吃到了美味的食物,骑车回家的路上一路绿灯等等。
我当时的原话是:"不要小看这个动作,长期坚持记录,可以帮助人们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把注意力从日常的压力和消极事件中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积极方面。"
既然如此,今天就把话筒交给她们,展开分享下自己这几个月的经历与感受吧。
(第一轮打卡记录统计,完全自发的活动,纯靠大家的自驱力)
(后台统计出来的打卡排行榜,最多的这 100 天打卡 97 次,最少的 11 次,平均打卡 53 次)
1 号发言人霍霍
打卡 85 次
打开手机看了看,每天记录 3 件好事儿,我们已经坚持了 200 多天。
这好像是我工作以后,迄今为止坚持最久的一件事儿。从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到现在每天不记录一下就像没有完成睡前仪式,我真的爱上了它。我这人从小不擅长坚持,200 天能坚持下来,甚至以后也不想停止,不是我突然有毅力了,而是我真的从这件事里获得了平静和滋养。
(4 月 25 日的打卡)
变化 1:
更懂得觉知生活的美好了
记录 3 件好事儿,不需要长篇大论,3 这个数字不多,但一开始真的写不出来。那怎么办呢?就闭上眼睛把一天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慢慢的,一些生活美好的片段就会浮现出来。
清晨醒来窗外那棵大树上有一只杜鹃叽叽喳喳;
上班路上街角处新开了一家书店;
同事给了一块好吃的点心照亮了一上午阴郁的心情;
在公园散步时遇到一只可可爱爱的小松鼠;
旁边的学校放学,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窗户上的日影慢慢移动轨迹,一束阳光照进来细小的灰尘在日光里沉浮;
……
你看,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一些美好的生活片段,只不过是被忙碌的节奏隐没了,被忽视掉了。此刻每多发现一个都是赚到了,每个美好瞬间都像是一颗糖,能让心里甜一下,内心的幸福感跟着增加一度。
人到中年,大部分人的生物钟被框死在工作和弄娃的节奏里,起床,送娃,上班,电话,邮件,报表,下班,辅导作业,让人失去了生活的感知,忘记了自然的时间。每天都是这样重复,日子就会有一种被卡住的感觉,整体状态经常是低沉的,压抑的,沮丧的,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
而开始写"三件好事"以后,我开始习惯像镜头一样去回顾一天的生活,觉察能力都在变强,属于生活的时间在慢慢苏醒,每天的心情也会跟着被照亮。
变化 2:
变得积极了
当你开始持续的去记录好事儿,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会减少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这种变化我觉得是因为这三点:
一是我们学会了发现、感知生活的美好,并且不自觉地放大它,有一种被治愈的感觉。美好的和不好此消彼长,好的增加了,幸福指数也就提升了。
二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在经历,之前我们会过分放大不好的部分。孩子期中开始没考好,会焦虑以后肯定也好不起来了。被老板说了一句,一整天干啥都没精神内心忐忑一整天。现在每天都有好事儿进来,内心的力量增加了,那有些不好的来了也不会玻璃心,能顶得住。
三是经常写着写着,学会了苦中作乐,阿 Q 精神进行到底。虽然我孩子的英语被拉爆了,但是语文有进步。虽然我今天很忙很忙,但是完成了一个重要项目,很有成就感。虽然孩子这次排名靠后,恰恰说明进步空间大啊。好像有点自欺欺人的样子,但是管它呢,整个人抱怨少了,学会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这就是好事儿啊,不是吗?
(5 月 5 日宝牛E配,假期中也不忘打卡)
变化 3:
更加了解自己
记录的过程,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一些混沌不清的想法会清晰起来,也会更加了解自己。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什么东西能治愈我?之前我都不知道,但每天这么记录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在乎人与人之间的链接。一段舒服的关系,一次美妙的聚会,几句和谐的对话,都能给我积蓄能量。
对了,我们除了自己记录,还能看见并且评论其他同事,还观察到每个人原来有这么多的不同:
有的同事擅长独处,每天在家捣鼓烘焙,闻着满屋升腾的面包香气就会被治愈;
有的同事种花种菜,看着一棵小种子萌芽,生长,开花,自己也会跟着蓬勃,更有力量。
有的同事热爱自然,爬满篱笆的花墙、蓝天白云的辽阔、傍晚十分的晚霞满天,都是她笔下动人的瞬间。
如果没有这 200 天的记录和坚持,我不会发现这些。而现在,我找到了和自己相处的方式,也是让自己积蓄能力的方式。所以这么美好的一件事儿,我当然要一直一直坚持下去!
2 号发言人张大妮儿
打卡 67 次
谁能理解,娃刚上学的这两年真的很混乱,每天的一个早点就很让人发愁,更别说晚上辅导作业的暴击了。
好不容易把娃安排去睡觉,自己休息的时候就只想放空。若不是工作还需要时不时学点专业知识,已经很少填充自己了。
于是,有时荒芜会从心底弥漫开,虽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偶尔有那么几个时刻,尤其是夜晚临睡前关上灯,突然之间,被黑暗击中: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每天围绕着娃,最后她能成啥样,会不会到头来白忙乎一场?最后在浑浑噩噩中入睡。
小伙伴组织的记录打卡开启了我的无用学。本人极端功利主义,记录打卡也是。开始是想着每天写三件跟娃有关的好事,给她童年留个记录,而且还能让自己多看看孩子好的一面。
后来慢慢地,开始发一些和娃无关的东西了。比如家里的花开了,吃了好吃的东西,睡到自然醒 .....
记录每天生活里的各种鸡毛蒜皮、细细碎碎,慢慢地让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
如果只是围绕着娃,或者带有目的性的实用主义,就很容易陷入荒芜。每天晚上的记录,提醒着我,至少要抽些时间,留点空间给自己,记录自己的一切,一场记录,未必真要达成什么目的,每天的睡前写得细细碎碎,就是自己的自由活动,精神的放空。边写边回忆自己一天的几件有意思的好事,内心的焦虑和疲惫就能得到缓和。
3 号分享人达西
打卡 58 次
记录每天三件小事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并非碌碌无为一无是处,还是有不少闪光点的。
因为一般都是在晚上所有事情基本都落停之后,回顾一天,写下这一天中三件能够带给自己正能量的事情,这个回顾的过程蛮重要的,因为如果不回顾,睡觉前的感受常常会停留在晚上做饭,收拾以及陪孩子写作业甚至可能还有冲突的负面情结中,即便白天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也都会被抛掷脑后,只看当下了。但是回顾的时候就常觉得,原来白天还是活得挺生龙活虎的,那眼下这些疲惫就 so so 了。
看别人的三件小事记录也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有时候在公司大家都挺忙,交流也不是很多,但是看到大家记录的琐琐碎碎,美食的可能就互相学习了,好玩的转头可能就互相分享了,糟心事的互相一比较也就平衡了,有时候也会挣扎着坏里找闪光,看着看着就笑了。
4 号分享人小王同学
打卡 23 次
本来,这个"三件好事"的打卡活动我也参加了,但没能坚持多久就放弃了。原因是:经常忘记!但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实在分享不出来三件好事,如果非硬分享真的挺不容易的。
但是,我养成了另一个习惯,就是看别人分享"三件好事"。我发现,看别人日常的小确幸也是一件会让人感受到快乐的事。
我想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是按部就班,平平淡淡,惊吓少,惊喜也少。如我一般粗枝大叶,对细小的事情总是没有那么敏感。这时就发现身边有一些情感细腻的人还是很珍贵的。
起初,她们分享的三件好事多少带着点"好"的属性,甚至有点"段子式的搞笑",能让人开怀大笑。后来的分享就变成了日常小事,比如和孩子一起成功做出面包,发现一家好吃的小店。这些小事透露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喜悦",看时情绪波动不大,却常常有一种"哦,还能这样想"的感慨。久而久之,晚上分享带来的滋养,在白天开始发酵。大家的气场仿佛有些许变化,多了一点平和,多了一点包容。
作为小群体里坚持得最差劲的人,我也是很感谢大家接受我的扫兴。我想我可能还是很难坚持打卡,但是我觉得我会因为大家的改变也有变化的吧。
(生活在当下,还是能找出二三乐事的)
5 号分享人慧知慧觉
打卡 11 次
在这次打卡活动上,我是一个(第一轮)中途退出又加入(第二轮)的角色。
活动刚开始时,我兴趣盎然,跟着大家一起分享日常生活里的趣事儿。那时,与我自己写相比,我更喜欢看小伙伴分享的点滴。在这些点滴中,每个人的生活都更加立体,生命也更加鲜活。
但不久,我就有些顾虑,该不该把自己遇到的糟心事分享出去。我一直都是个分享欲不那么强的人,不喜欢将自己暴露得过于彻底。
我开始刻意减少打卡,更多时候则是旁观。直到一件事的突然发生,让我告别了打卡。
我的一个至亲突然离世,从入院到入土不到半个月。葬礼上,我看着那个新起的坟头陷入了恍惚。我从出生到成人、结婚、生子,她都陪伴着我。我们曾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逛街,那些明明真实发生的事情都像砂砾一样,在瓦解,在脱落。
我们的生活是真实的?我们的经历是真实的么?我们的感受是真实的么?
当我打卡"三件小事",试图想起开心的事情时,常有一种愧疚和虚无交织的感觉。当我吃到某个熟悉的食物时,第一反应是"她再也吃不到了"。当我和周围人商量未来有什么计划时,马上就想起"未来和她再也无关了"。
我失去了生活的实感。
后来我决定独自一人带孩子从北京跑到云南,想要暂时换一个环境,找到想象中的"解脱",或者"疗愈"。但似乎没什么效果。
于是我又开始打卡。记录和孩子拥抱的触感,思索和他人互动时自己的情绪波动,回味运动、美食、节食的身体感受,感受叶片、花朵、布料、食物的纹理,在糟心事和开心事中触摸情绪的流动。
真实感一点点回归,日常变得鲜活起来。小伙伴们的包容和鼓励,也给了我分享的动力。
相遇、告别、得到、失去,在人生中交叉堆叠。这一件件小事串联起时间,也描摹出我的生活。
有一天我们都终会逝去。但没关系,不影响今天享受真实的体验。
写在最后
@霍霍在记录中学会了与生活和解,@张大妮儿在琐碎里找回了自我,@达西在回顾中看见了日常的闪光点,就连中途退出的@慧知慧觉,也在重新打卡中触摸到了生命的真实感。
她们的故事让我想起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的:"当你用有趣的态度对待生活里那些看似无趣的小事,会收获一份小小而确定的幸福,从而觉得生活美好无比。"
看完同事们的分享,我真的感受到了"幸福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
我们总以为 "幸福" 需要惊天动地的仪式感,却忘了 ——
春日里第一朵花开的惊喜,孩子主动分享的一段心情,甚至是加班路上偶然遇见的一片晚霞,都在悄悄为生命注入能量。
记录三件小事,不是为了对抗焦虑而刻意寻找正能量,而是学会用温柔的视角,把平凡日子里的微光收集起来,拼成属于自己的星河。
或许我们无法阻止生活的兵荒马乱,但至少在每天睡前还记得:
今天的风很轻,咖啡很香,路边的小花开了三朵。
互动话题:今天的"三件小事",你愿意分享一件给我吗?留言区见,让我们一起把平凡的日子写成诗。
重
磅
预
告
1
END
宝牛E配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