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策略池,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俄罗斯总统专机缓缓降落。机场升起俄罗斯国旗,两条铺有红地毯的楼梯车准备就绪。普京步出专机,面对中方给予的最高规格接待——红毯自舷梯直铺至接机区,三军仪仗队列阵迎接。
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第一时间对外表态,承认这次访华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停留时间之久“实属罕见”。这不再是外交辞令的惯用套路,而是清晰信号:中俄这一次,玩真的。
普京此次访华行程中,呈现出三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特点,令俄罗斯媒体都忍不住用“罕见”来形容。
第一个没想到是代表团的规模空前庞大。随行人员包括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以及若干联邦机构负责人和大型企业代表。
对比普京去年上任初期仅任命了十位副总理和二十一位部长的政府架构,如此规模的随行阵容几乎囊括了俄罗斯决策层的核心人物。这种阵容通常只出现在多边峰会或紧急危机协调中,而非单一国家的双边访问。
展开剩余78%第二个没想到是访问时间长达四天。按照计划,普京从8月31日至9月3日连续四天在中国活动,覆盖天津的上合峰会及与中方的正式会谈,随后在北京参加纪念活动。
在国际外交常态中,国家元首的出访多在2到3天内完成,而这次跨越两座城市、密集持续的四天日程,显得尤为不同。
第三个没想到是普京提出“中俄统一战线”的表态。在出发前夕,普京接受中国权威媒体新华社的专访,明确提出“中俄形成统一战线”的表达。
这一表态颇为罕见,因为中国长期坚持不结盟原则,且与俄方之间并未正式以“结盟”来定义关系。
普京此次访华的代表团阵容已经不仅仅是“外交团队”层级。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策略池,外加一批重量级企业代表,这就是一支“行走的内阁+董事会”。
这种“超规格”的出行,传递出清晰的信号: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已不再局限于高层政治层面,而是深入渗透至经济、能源、科技等各个关键领域。
在美国试图通过“联合俄罗斯遏制中国”的策略来分化两大国之时,俄罗斯以实际行动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击——中俄合作并非一时权宜之计,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选择。
普京这次停留4天,别小看这个数字。国际首脑互访,常规都是2-3天,高效务实,讲究点到为止。
四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单是走程序,更像是一次战略性“闭门会诊”:桌上摊开的是能源、金融、科技、农业、贸易、航天、汽车等长长的项目清单。
普京此行将首站出席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与中国最高领导人、印度总理莫迪、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等举行超过十场双边或多边会晤。
俄方甚至不避讳,公开探讨普京与朝鲜领导人的会晤可能。谁都清楚,这样的多边互动,背后搅动的不只是欧亚大陆的外交水面,更是全球地缘板块的重新洗牌。
普京在启程前接受新华社专访,特意提到中俄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反对世界贸易中的歧视性制裁。要知道,过去中俄外交,最强调“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
这一次,普京打破惯例,直接抛出“统一战线”概念,显然是对当下国际环境的清醒回应。面对欧美极限施压、欧盟2458亿美元俄资产被冻结,俄罗斯无论在能源、金融还是市场,都要寻求长远的战略支撑。
普京进一步阐述称,双方将共同反对世界贸易中的歧视性制裁与单边贸易壁垒,理由是此类制裁阻碍了金砖国家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
中俄合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成果。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48亿美元,再创新高。95%以上贸易结算直接用卢布和人民币,美元、欧元基本边缘化。
能源合作是两国经贸互动的核心。俄油气资源持续输华,中国则成为俄罗斯最稳定的能源买家。天津峰会期间,双方签署了多项能源、科技、装备制造等领域新协议。
除了传统能源,农业合作已被推上新高度。俄方正加速推动粮食、肉类等农产品通过绿色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制造业层面,中国汽车企业在俄本地化生产线已全面投产,部分车型销量甚至在俄超越日韩品牌,为俄工业体系注入新动力。
普京在谈及“统一战线”的历史维度时,也强调了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中国军民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抗战,吸引了大量日本军力,导致日本难以抽调兵力进攻苏联。
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日本陆军主力长期被钉在中国战场,许多日本的战略目标因此被无限期延后。
中国人民与军民为全球抗击法西斯战争付出的巨大牺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京此行的又一重要活动,是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80年前的烽火岁月,中俄两国均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牺牲。
今日的纪念策略池,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现实的宣示。
发布于:山西省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